提起聞名遐邇的新疆天山南麓儀爾莊園·鄉都酒堡的創始人李瑞琴,知道的人立刻會贊不絕口。可以說,從創業成功那天開始,“女強人”這個稱號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她,做事風風火火,說話干脆利索,永遠不知疲倦,單看那修長挺拔的身段,你一點都想不到她已經62歲了。在新疆,在所有鄉都葡萄酒走過的地方,李瑞琴的名字如影隨形,已經與鄉都葡萄酒融為一體,不可分割。可是,您也許不知道,給她巨大精神支撐的,除了她那與生俱來的永不滿足、追求完美的信念,還有一個李瑞琴永遠都揣在心靈深處時時不忘的人,他就是與李瑞琴相濡以沫38年的老伴——鄒本新。
從外表看,老鄒是典型的山東漢子,高大,嚴肅,不愛說話,家里來了客人,他總是笑笑打個招呼就去做他的活計了。也許,見十次面都記不住他的人很多。可是,就這樣一個沉默寡言的漢子,在李瑞琴1998年最初創業的艱難歲月里,三九寒冬陪著李瑞琴住在戈壁灘搭起的帳篷里看守井房,三伏天帶著子女們在地里查苗情,除雜草。那時候,被李瑞琴戲稱為“老黃牛、后勤部長”的老鄒,在家是炊事員,進了牛場、鵝棚是養殖員,來到葡萄地是技術員。開春了,他忙著葡萄出土上架;入夏了他忙著疏枝抹芽;秋天來臨,他一攏地、一攏地查驗葡萄成色;到了冬天,他又忙著埋土漚肥、做來年生產的準備。眼看著戈壁灘上的葡萄從5千畝種到3萬畝,防風林從28萬棵種到250萬棵,葡萄結了果,楊樹成了林,老鄒修長的身板卻日漸彎曲。曾有北京來的記者采訪問他,李瑞琴當初種葡萄的決定他支持嗎,老鄒笑呵呵地說,怎么可能支持,當初辦皮毛廠掙的錢孫子的孫子都花不完,但是,她既然決定了,我只能支持,誰讓她愛折騰呢。就是這份嗔怪中的深情呵護,一路伴隨支撐著李瑞琴種出了萬畝葡園,建起了鄉都酒堡,做出了馳名中國的鄉都美酒。
2010年10月初,已經晚期肺癌的老鄒從病榻上起來,最后一次走遍了浸透他半生心血的土地和葡園。只要提起老鄒,李瑞琴依然情不自禁,她說,老鄒就像老黃牛,苦活累活全是他,企業的功勞全歸了我,其實,沒有老鄒,就沒我的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