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天山南麓霍拉山下,位于新疆焉耆縣七個星鎮西戈壁,在這個古代重鎮上,葡萄酒的起源,應該追溯到漢代。那時使臣張騫從西域帶回葡萄獻給皇帝被視為珍異之物,竟然得到了一百匹絹的重賞,算起來2000多年啦。(公元前138-前119年,張騫從大宛引進歐亞品種葡萄)唐太宗更是葡萄的愛好者,他攻下吐魯番后,得到了馬乳葡萄和釀造技術。一時間唐代上流社會葡萄酒風行。到了宋元之際,葡萄酒大眾化。元代葡萄酒已是一種重要商品。馬可.波羅的《東方見聞錄》里,就談到了當時開封售賣葡萄酒的情形。我們今天生活的新疆就是古代西域的一部分。 去年秋,有幸被請到來到新疆焉耆縣的鄉都葡萄酒廠參觀,姑娘小趙(化名)成為了我們的向導,小趙是鄉都公司的一個經理,眼眸生得梨花帶雨,皮膚白皙,聲似百靈。那眼神、那聲音仿佛醉了心田,我在清新的綠色小道陶醉地走著。 小趙自豪地告訴我她身為這個酒廠的員工非常的慶幸也非常的欣喜,并自豪地說道:“在成立了10年時間里,公司先后被評為國家經濟林龍頭企業、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、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、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、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、國家AAA級景區等多項國家級企業殊榮,世博聯合國館低碳行動上海論壇活動“低碳經濟新銳獎”中國酒界最高獎項儀狄獎之“環境友好獎”,“中國最具休閑酒莊“ISO9001 2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,HACCP國際食品安全質量體系認證,還在新疆自治區獲得多項殊榮,身為這個企業的一員,也就是與促成這些殊榮的取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,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我們在職的每個人揮灑下的汗水。“ 鄉都葡萄園所在的北緯42度,年平均日照超過3400小時,充足的陽光,保證了葡萄的酸甜度;在水質層面,鄉都葡萄園采用天山雪水滴灌,水源天然純凈、富含礦物質。大于185天的無霜期,讓葡萄有足夠的時間生長,充分保障了葡萄的成熟度;最為可貴的是,數億年形成天然的沙礫土壤,自然形成的粗砂、細沙、礫石三層,干爽通透,恰恰迎合了釀酒葡萄的生長天性,土壤的通透性不僅利于葡萄根系向下生長,礫石還可快速吸熱和散熱。
鄉都酒業作為一家擁有葡萄酒完整產業鏈的葡萄酒企業,鄉都酒業擁有令行業艷羨的自有葡萄園資源。在茫茫戈壁上,擁有30000畝的成片葡萄基地,更為可喜的是,霍拉山下獨特的荒漠氣候,“水、土、光、熱、氣”五大獨有優勢,使鄉都酒業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:鄉都葡萄基地自栽種以來從未使用過農藥和化肥,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有機葡萄園,其優質的葡萄原料,超出同類產品數倍的高效抗氧化物質含量,此外,獨特的氣候環境,也讓鄉都葡萄園免受病蟲害的侵害,確保了釀造出天然的有機葡萄酒的純天然原料的品質,更使鄉都酒業釀造出令人贊嘆的健康美酒。
在酒廠一邊踱步一邊聆聽小趙經理的講說,不知不覺已置身于法式建筑風格的大廠房外,這就是鄉都酒廠的法式風格酒窖。這法式建筑此時沐浴在焉耆的舒爽的秋風中,纏裹著陽光。我步履輕盈地走著、聆聽著百靈般的音質的解說、被太陽曬著、被清涼的風吹著。此時的我已經將心印在了這情境之中,微醺于此,雖未飲酒人已醉。 進了酒窖,看見了一個個橡木桶有序地擺放,層層疊疊,橡木香味在酒窖里溢出,整個酒窖光線并不強烈,這幽幽的香氣涌動了我對于葡萄酒整個的記憶。唐代詩人王翰的名句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”。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仍然被人們在興致濃處吟詠一番。而詩人后兩句“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幾人回”。則表現出準備為國慷慨赴死的戰士,把對生命的最后留戀,也沉浸于一杯葡萄美酒之中,多么壯懷激烈,多么甘冽醇香的濃情啊。從普通的葡萄到價值不菲的葡萄酒,到底中間要經歷怎樣的磨練?一次次的飛躍,一次次的等待,一直到進入我們熟知的橡木桶,成長的過程自由曼妙,最終她帶著橡木桶的獨有香氣,進入了瓶中。她開始為以后成為名飲做最后的努力,經過歲月磨礪,在靜謚、潤澤的空氣中,優雅、緩慢地呼吸,成長為愛酒人渴望擁有的至飲。 葡萄酒之所以可以成為名貴,可以受到名仕的喜愛,當然要看制作的過程是怎樣的。需要經歷采摘、破皮去梗、浸皮與發酵、榨汁與后發酵、橡木桶中的培養、儲藏管理、澄清后的儲藏、灌裝,層層的加工和等待才有可能成為一瓶合格的葡萄酒。釀酒師的成績往往在于后階段的控制,這個階段也是釀酒師最為自豪的階段,仿佛自己哺育的嬰兒就要長大成才。此時的我贊美的言語再也藏不住啦!“我特別的欣賞和欽佩您對工作的熱情!鄉都品牌的成功離不開你們每個人的努力,你們每個人都是功臣!”我的眼目真誠地注視著小趙,從內心里也祝福她和她所在的企業越來越好!
心神的陶醉抵不過時間的推移,日暮西沉,不得不返回住處。這一日里,廠區的環境、文化沉淀、員工的熱情無不交織舞動在我的腦海中,揮之不去。